“十四五”时期,贵州将大力推动旅游产业化,更加注重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全域旅游提质升级,进一步打响“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品牌,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
新任贵州省委新闻发言人、中共贵州省委常委、贵州省委宣传部部长卢雍政10日在中共贵州省委新闻发布会作上述表示。
素有中国“公园省”美誉的贵州,2016年至2019年,全省接待外省入黔游客人次、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2019年,贵州全省旅游总收入跃居全省第3位,旅游产业增加值占贵州全省GDP的比重增至11.6%,初步实现了做大旅游业的要求。
发布会上,卢雍政表示,贵州要通过牢固树立产业链思维、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做大做强产业体系、深入推进“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多彩贵州旅游强省建设,力争尽快建成“双一流”旅游目的地,让境内外游客走进贵州尽享养眼、养肺、养胃、养身、养心“五养之福”,尽得“五福临门”。
资料图:游客在丹寨“雾里看花” 贺俊怡 摄
贵州将构建以各级分管领导为“链长”,专班推进与专项政策为支撑的产业链推进机制;将千企改造和千企引进“双千工程”整合进旅游产业链,推进“延链”“补链”“强链”;培育和发展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吸引一流技术专家、产业经济专家、市场营销专家共同创新创业,引导组建一支文旅产业发展基金,培养一支技能达标、素质全面、作风优良的产业从业人员队伍;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促进“政产学研金”各要素集聚,全方位拓展合作广度和深度,共创共享旅游经济发展红利。
贵州将全面深化文旅融合,充分发挥贵州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和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优势,加快发展以民族和山地为特色的文化旅游业,持续提升“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品牌影响力,形成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积极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省和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打造“温泉省”“索道省”“桥梁省”等旅游品牌;大力发展世界名酒文化旅游带、国际天文科普旅游带、千里乌江滨河度假旅游带、长征红色文化旅游带、民族文化旅游带等特色文化旅游带,构建山地旅游+地方特色主体功能区,推动春夏秋冬四季旅游均衡发展;大力推动旅游业集群化发展,建设一批以大流量旅游景区为依托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高水平完善山地旅游服务设施,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
按照新发展理念要求,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趋势,贵州将全面实施大旅游创新发展工程,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多措并举促进入境入黔游客、过夜游客、贵州旅游商品消费逐步恢复增长,提升旅游经济发展成效,推动文旅富民兴省。
贵州计划在“十四五”期间,每年发布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运营一批文旅重点项目。培育壮大旅游市场主体,积极拓展旅游商品产销企业、旅游景区、旅游酒店、旅行社、旅游车队、乡村旅游等产业链,培育和引进一批旅游大企业,支持旅游企业扩规模、强实力、创品牌,推动优强旅游企业上市融资。
同时,加快发展贵州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打造以“贵银”为引领的旅游商品体系,形成贵州特色旅游商品品牌,不断提升旅游购物娱乐消费水平。
贵州还将继续办好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全省旅发大会等重要活动,促进文旅开放合作,提升文旅国际影响力、吸引力。
“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方面,贵州将大力推动文旅农商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康旅、交旅、工旅、体旅同步快速发展,开发适应市场需求和消费升级的新业态;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打造“流光溢彩夜贵州”品牌,培育新兴文化旅游消费热点,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共生、多元融合的大旅游产业;大力推动旅游商品及文化创意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提档升级,开发“生态黔菜”;持之以恒推进“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全面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对旅游违规违法行为露头就打、决不护短、决不手软,不断提升贵州旅游的满意度和美誉度。
据介绍,贵州省委、省政府将于近期出台《关于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旅游产业化建设多彩贵州旅游强省的意见》,从推动旅游产业化进程、优化旅游业全域发展布局等方面强化引领和指导,在组织、政策、资金、用地、人才等方面强化要素支持和保障。(记者 张伟)
质检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