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目标
创建30个全民健身示范街道和体育特色乡镇,利用公园绿地、空闲边角地、疏解腾退空间等资源新建篮球场、足球场等360处体育健身活动场所,进一步满足群众健身需求。
“小伙子,行啊,还敢侧扑呢。”闵庄公园的足球场上,当守门员的男孩一个倒地将皮球挡出场外,场边观众不由地叫好。这是一个普通的周末,闵庄公园的足球场、篮球场,到处都是健身的人群。他们大多就住在附近,到公园健身已经成为生活习惯。
今年,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群众体育发展,城市“一刻钟健身圈”和行政村体育健身工程实现全覆盖。
闵庄公园
曾经违法建设 如今公园绿地
得到了大人的夸赞,孩子的情绪更加高涨。
“这有啥,小意思!”小男孩一个利落的翻滚,若无其事地从地上跳起来,“这上面的草比较密,草也长,这儿的草坪比我们学校操场上的还要好呢。”一边说着,一边跑到场边,把羽绒背心递到妈妈手里,“不穿了,太热!”
闵庄公园在闵庄路南侧,长方形分布,占地7.63公顷,之前这里被众多汽车4S店、汽车装饰门市占据,通过“疏整促”专项行动,将5万多平方米的违法建设拆除,腾退的土地被建设成了如今的公园绿地。
“基本上每个周末中午前后过来,都能和小朋友凑到一起玩一会儿。”家长刘女士告诉记者,闵庄公园周边环绕着多个居民小区,来这里踢球的几个小男孩都住在附近小区里。闵庄公园开放后,公园里的这片球场让孩子动起来,孩子不仅放弃了在家里打电子游戏的消遣,写作业的效率都有所提升。而且,过来踢球的孩子各个年级都有,多数都来自于附近小区,孩子们交到了不少跨年级的小伙伴。
公园里有三块足球场,其中两块是五人制笼式球场,另外一块略大,能容纳七人。球场的上方都安装了照明灯,已经能满足居民夜间运动的需求。
足球场西南侧,是三个笼式篮球场,只有一个场地的门开着,两个家长带着一个大孩子在场内北侧练习拍球过人,场地南侧,一个小孩子在跟着妈妈追着球跑。“这块场地总是开放,还经常有人来滑轮滑,学自行车。比在小区里安全多了。”小孩子的家长说。
龙潭中湖公园
一边运动健身 一边科普识字
“应该在桥上拍,我看网上好多照片都是这么照出来,效果最好。”
“咱们去桥下岸边,前景是水草、后景是大摩天轮,那才好看呢。”
龙潭中湖公园的大摩天轮下,孙阿姨和她的伙伴们在为取景讨论不休。
走进龙潭中湖公园的南门,就能看见红色的塑胶跑道,这条跑道环绕着公园内的湖区,约2.6公里,串联起整个公园的多片球场、松林栈道、高空栈桥、赏景亭等。塑胶跑道上,标注了方向和距离,跑道的外圈,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一个长条形的显示屏,上面滚动播放着各种信息。
“每周都有三四天过来快走两圈,然后再随便逛逛,坚持了一个多月了。虽然没瘦下来,但感觉精神好了,至少下午上班的时候不那么困了。”李先生在附近上班,每次都从北门进园,在公园里锻炼一个小时左右。
“咱们和姥爷一起比赛吧,看咱们三个谁先跑到沙坑那里。”在北侧的环湖跑道上,看到熙熙有点儿不想走,熙熙姥姥拉着熙熙的手提议。孩子一下子精神起来,摆出了一个前腿弓、后腿蹬的架势,右胳膊举高喊着“预备”,然后胳膊往下一挥——“跑!”,率先冲了出去。姥姥姥爷开心地跟在后面,“跑道上软乎儿,摔倒了也不怕。”
熙熙家就住在与龙潭中湖公园一路之隔的长青园小区,之前,老人每天只能领着孙女在小区楼下玩一会儿,这个公园给老人减轻了不少负担。
“小区里儿童设施很少,孩子不喜欢在外面待着,不是吵吵着回家看动画片,就是拉着我去超市买吃的。”因为想让孩子多晒太阳,熙熙姥姥就只能抱着孩子转悠,每天累得腰疼。自从公园开放后,她每天都推着孩子到公园里来,孩子就在那边的科普台上认识了“鸟”“草”等生字。“这里面大,有健身步道,还有孩子爱玩的沙、小滑坡,每样玩一会儿,也不用我抱,大半天就过去了,我现在比以前轻松多了。”
侯东仪村
新翻修篮球场成了村里地标
周六下午2点,没什么风,阳光正好,虽然是冬天,但不觉得寒冷。通州区西集镇侯东仪村刚刚翻新的篮球场,老少爷们儿换上球鞋、脱去外套,开始球场上的你争我夺。
这个篮球场,正好在侯东仪村南侧的西尹路边。路过此处,很容易被光鲜亮丽的新球场所吸引。但就在3个月前,这块地方还是坑坑洼洼的停车场。
“原先啊,这里有一个篮球场,但是年久失修,已经用不了了。就被村民们用来当停车场。”村委会主任黄志亮介绍,本着为群众办实事的态度,今年9月,经协商后,篮球场翻新工程启动。仅用了10天时间,赶在中秋节前,崭新的篮球场和健身器材闪亮登场。不但成了侯东仪村的地标,还实实在在给村民们增添了一处健身场所。
篮球场地面使用的是流行的塑胶材质,红绿两色。场边特意增添了可供歇脚、遮风挡雨的休息区。四周竖起了高大的灯杆,能让球场一直开放到夜里10点。球场的大门,24小时敞开。“这么好的球场,就应该欢迎大家多来玩,不关门。唯一的要求,就是别扰民,大家玩球的时候,注意点儿噪音问题。”黄志亮说,除了本村村民,附近几个村的球友,也经常过来切磋球技。
50岁的老刘,住得离球场很近。没事的时候,他就抱个球过来练投篮。不管是年轻人、老年人还是小朋友,都是他的球友。别看没有花里胡哨的篮球鞋,但他运球、虚晃、投篮,基本功相当扎实。老刘擦擦汗说,“我这年纪,在这块球场,算‘年轻’的,一会儿侯大爷过来,你再瞧瞧他,那才是老当益壮。”
果然,不一会儿,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大爷,悠悠哉哉骑着三轮车,来到球场。别看侯大爷已经77岁,但双脚一踏上球场,立刻焕发了青春。“来,给个球。”侯大爷一张手,接住传球,双脚站稳,一手漂亮的定点跳投,篮球画着优美的弧线,空心入筐。“瞧着没,哈哈。”侯大爷对自己这一登场的演出,相当满意。球场上的其他人,也都报以欢呼和掌声——“好球!”
期盼
“希望开放时间更科学”
记者在走访北京市几处公园运动场时发现,市民参与运动的热情日渐提升。但他们也有一些小期待,比如运动场的开放时间,是否可以更科学。
在某公园的足球场和篮球场,一到周末便挤满了人。一块篮球场上,滑轮滑、拍球、跳绳、学车的孩子们都挤在一起。记者发现,这些球场的开放时间,市民们并不是完全掌握。
在另一个公园,有多块网球场、篮球场、足球场和轮滑场地,这些球场同样不是完全开放。有市民反映:“有时候能看见里面有人在活动,有时候又关闭。希望开放时间能更科学,尤其周末,能让大家尽量都有运动空间。”
质检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