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民声】
原标题:打造城镇社区健身圈要补齐短板因地制宜
舒年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体育总局印发通知,从今年开始,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和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行动”等工作,推动在城市社区、公园中配建以乒乓球台等小型设施为重点的健身设施,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通过新建、改建等方式,完善社区、公园健身服务功能,推动构建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
近年来,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员的比例正在不断提高,不少城市新建的大中型体育场馆拔地而起。但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仍然存在一定的短板,除了服务总量有限之外,布局也有待优化,特别是群众身边家门口的健身设施,既需要丰富数量,也需要提升质量。
打造城镇社区的健身圈,要在既有体育健身资源的基础上,有效补齐短板。城镇社区存在空间上的局限性,难以配建大型设施,但“见缝插针”的空间却不少。日常活跃于社区周边的居民中,中老年人和孩童较多,高强度运动需求较少,这就使得类似乒乓球台这样的小型公益性设施,在构建城镇社区“建设圈”中是大有作用的,既具有人文温度,又具备全龄友好的理念。
换言之,为社区居民提供公益性的健身设施和相应服务,在补齐短板的同时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既要考虑空间布局、人口分布等客观因素,也要考虑群众实际健身水平和需求。社区具有纽带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如何用好社区既有资源,又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其中,通过多元参与、自治共管的方式管理好公益性健身设施,组织好群众体育团队,实现社区体育运动从“有”到“优”,形式更加科学,参与度更加广泛,值得进一步探索。在这一过程中,不同地域不同社区人口结构不同,空间条件不一,基础设施条件各异,既要相互吸取经验,也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有据可依,有时可循。
对此,有关方面在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并合理布局的同时,也要拓宽筹资渠道,完善管理和服务体系,健全鼓励激励机制,有效依托社区建设场地和设施开展更多元、更广泛、更贴近群众的公益性群众性体育活动,进一步提升全民健身的热度,为健康中国提供有力支撑,助力全民健康、全民幸福。
关键词:
质检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