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陈梦璇 南沙报道
7月3日,在南沙区天后路沙滩平台的增殖放流点,黄鳍鲷(100万尾)、花鲈(100万尾)、鲻鱼(100万尾)、斑节对虾(100万尾)等约825.8万尾各类水生生物被分批投往珠江出海口。它们将游向伶仃洋,进一步改善珠江口水域生态环境、优化和增殖渔业资源,让千家万户在来年开渔期更好地品鲜南沙。
本次活动由省农业农村厅、市农业农村局、南沙区人民政府指导,广州燃气集团有限公司、粤海(番禺)石油化工储运开发有限公司、广东汉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承办。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高庆营,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二级巡视员李仲铠,南沙区政府副区长刘小潼,广州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蔡瑞雄以及活动主办方、承办方,群众、志愿者、学生代表、渔业企业代表等近200人参与放流活动。
南沙区有关负责人在活动中介绍,南沙海洋和水产资源丰富,全区海域面积337.895平方千米,海岸线182千米,海岛11个,河涌302条。区域内河网密布,河道纵横交错,渔业资源十分丰富,水产养殖面积约10万亩,2022年渔业总产量16.51万吨,总产值53.4亿元,规模、产量和产值均位居全市第一。
自2006年开始,南沙区已连续17年组织举办公益性增殖放流与涉渔工程生态补偿性增殖放流活动,共举办增殖放流活动27次,放流规模和社会影响不断扩大,累计放流各类水生生物6500多万尾,有效地改善珠江河口渔业资源的种群结构,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到,广州LNG应急调峰气源站项目位于南沙区小虎岛,是广东省、广州市“十三五”和“十四五”能源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以及省、市两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重点项目,也是广州市攻城拔寨作战图的重点建设项目。当前,广州LNG应急调峰气源项目一期已经基本完工。在项目建设的同时,南沙配套实施增殖放流等修复措施,正是践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强化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落实《南沙方案》的具体举措,也是推动现代化海洋牧场绿色发展的重要体现。
一周前,在广州市南沙区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之海洋牧场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南沙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青峰介绍,南沙结合自身实际,坚持创新驱动,深入实施“1+2+2+7”战略——“1”是指以建设华南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为总体发展目标;“2+2”是指打造现代海洋牧场装备技术研发制造示范基地、深蓝种业“育繁推”一体化产业基地、全省海洋牧场供应链综合服务中心和海洋牧场区域国际合作交流中心;“7”是指在海洋牧场装备设计、装备制造、融资租赁、种业、水产品深加工、冷链物流和交易、文旅七个赛道上发力。
此外,南沙正从建立产业联盟,打造海洋牧场种业产业集聚区,打造海工装备高端制造基地,大力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四方面着手建设蓝色粮仓,打造海洋牧场产业集聚区。
在增殖放流、建设蓝色粮仓的同时,南沙严格落实珠江禁渔期制度,现有在册海洋渔船共278艘,实际应休渔船268艘已全部落实珠江内陆水域禁渔与南海伏季休渔制度休渔。今年3月,南沙集中销毁涉渔“三无”船舶,有效打击了违法捕捞行为,保护了辖区海洋渔业资源。
【通讯员】伍洁丽
关键词:
质检
推荐